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天津考研机构 > 扎根青藏高原 服务国家战略——青海民族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和学科建设纪略

扎根青藏高原 服务国家战略——青海民族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和学科建设纪略

天津考研机构 gong2022 0浏览




小编:1981年,青海民族大学获得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为此,为了进一步解决博士学位教育布局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批准青海民族大学与天津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的通知》,2014年以来青海民族大学与天津大学在“藏区社会治理”等六个方向成功招收培养四届27名博士研究生。...

正值高原万物丰收的美好季节,青海民族大学正式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民族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这是青海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该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肩负历史使命,服务国家战略

青海民族大学成立于1949年12月12日,是一所以培养少数民族青年干部为主要任务的新型学校,是新中国最早创办的民族高等院校,是青海建立最早的高校,也是迄今唯一一所扎根青藏高原、服务国家战略的民族高校。特殊的时代和环境,造就了青海民族大学的特殊使命和特殊任务。

从新中国成立时创建的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到青海省人民公学、青海省民族公学、青海民族学院,再到今天的青海民族大学,一路的沧桑坎坷见证着青海民族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轨迹。1981年,青海民族大学获得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学校现有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8个二级硕士学位点、58个本科专业,是青海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历史最久、学位点最多、研究生规模最大的高校。

在69年的办学历程中,民大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先后培养8.6万名各民族优秀人才,其中研究生3689名,涌现出一大批领导干部和国家级专家。他们当中许多人成为党和国家机关的各级领导,成为科教战线上的专家学者,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业务骨干,他们“有特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吃苦、干得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赞誉,为青海的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做出了特殊的历史性贡献。

立足民族特色,创建一流学科

青海民族大学考研

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和主线,抓住了这个根本青海民族大学考研,就抓住了办学的关键。”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马成俊说。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思路,青海民族大学重点打造以青藏高原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藏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宗教学、藏医药学、生态学等品牌学科和特色学科,现已实现了文、理、工学科合理布局,增强了服务社会功能,形成了与青海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

其中,民族学学科以国家基金项目多、获奖成果多、高学历教师多、学位点多而享誉国内外,现拥有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等学科荣誉,填补了许多学科空白,在国内外同类学科领域处于前列。

此外,中国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以办学历史悠久、学科实力雄厚、师资水平高而闻名;药物分析学学科以服务社会能力强、校企合作深入等特色形成学科优势。该校还创造性地将长期流传民间的传统唐卡绘画艺术搬上大学课堂,纳入高等教育体系。这一系列立足民族特色打造的品牌学科,都是我省少有的并在全国具有话语主导权的学科,为全省乃至国家高教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做好青藏文章,开展战略研究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共生的省份,民族工作在全省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一直以来,青海民族大学主动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秉承民族宗教问题的研究优势,进一步凸显科研优势,提高科研质量,凝练科研方向,产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原创型科研成果。

在2017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中,青海民族大学获批22项,获批数量位居全国高校53位、全国民族院校并列第二位、青海省各单位首位;在2018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中,青海民族大学获批18项,获批数量连续多年处在全省各单位前列。在青海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青海民族大学包揽了38个奖项中的16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42%,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获奖总数居全省各单位之首。这些充分体现了青海民族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特色和优势,也是该校多年来立足青藏高原、服务国家战略提高科研工作水平的一个缩影。

青海民族大学考研

近年来,学校先后组建“藏区治理与发展研究”“区域宗教研究”“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法律问题研究”等学科团队青海民族大学考研,积极发挥宗喀巴研究院、青海民族研究所、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等学术机构作用,重点围绕民族地区政权建设、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主题,先后承担“新中国涉藏五省区民族自治地方建政历史与实践研究”等28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青海民族大学考研,出版320部著作,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89项,成为青海乃至全国研究青藏地区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基地,在国际学术界具有一定话语权。

围绕国家特需,开展博士教育

青藏高原占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青海民族大学考研,与印度、不丹等多个国家接壤,拥有一万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这里生活着20多个民族,是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之地。这里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工作时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一优两高”战略部署。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一优两高”战略,人才是前提和保障。为此,为了进一步解决博士学位教育布局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批准青海民族大学与天津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的通知》,2014年以来青海民族大学与天津大学在“藏区社会治理”等六个方向成功招收培养四届27名博士研究生。

今年,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成功获批,标志着青海民族大学已形成了“本、硕、博”齐全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走向更高水平,在凝练研究方向、优化学科结构、建设教学科研队伍、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获批增强了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后,青海民族大学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教育部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进一步凝练特色,发挥优势,在维护藏区政治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培养本土化高层次人才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青海民族大学校长索端智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青海民族大学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严格对照国家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基本条件,充分整合资源、集聚工作合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建设,全力培养高层次人才,产出高质量成果,认真书写美丽“中国梦”的青海民族大学新篇章。(青民轩)

本文关键词:大学 | 青海民族大学 | 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