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MBA“0+2”:创新还是倒退?
小编:徐信忠是MBA招生改革的当事人之一,在北大光华正式公布“0+2”计划以前,徐信忠曾多次强调改革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国的MBA教育从一开始就带着中国特色,比如要有全国联考,学习后要提交学术性的论文。大部分商学院都会规定有三年、四年的一个工作经历。徐信忠以自己为例表示,他从北大直接进英国读的MBA,尽管没有工作经历,没有本科的经济管理背景,但是优秀的商学院还是招收了他。...
近日,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以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网站,都显示了一条8月29日发布的最新招生消息以及新的招生简章,宣布启动MBA项目“0+2”计划,试点招收20名新生不需要参加MBA联考,不要求全职工作经验。
这无疑在中国商学院教育中投入了一枚“重磅炸弹”。一时间各方质疑声层出不穷。在此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教改的新闻发布会上,院长蔡洪斌教授表示:“世界顶级商学院的教育非常多元化……也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一位接近光华管理学院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北大此次MBA启动“0+2”,与蔡洪斌当时的提法一脉相承北京大学考研要求,北大光华内部认为,这也是和国际商学院接轨的一种做法——过去两年间,哈佛商学院早就开始从大三学生中挑选优秀的申请人直接攻读哈佛MBA。
商学院的“新选择”
美国商学院申请专家千红告诉记者,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在美国,MBA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精英”,而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有为数不少的 MBA。这是对MBA教育业绩的最好说明。
然而随着时间的变迁,美国商学院的培养目标(主要的就业方向)从全球500强公司的管理者发展出了新的人群,比如,金融业和咨询业(特别是投资银行、风险投资、战略咨询和管理咨询公司)的分析师。分析师这样的职位更需要的并非从业经验,而是对商业的系统理解、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哈佛商学院认为,一个人的领导力其实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可以展现得很充分了北京大学考研要求,而领导力是MBA的招生者最为看重的。这些大三学生获得录取以后自行求职,获得两年工作经验以后自动入学,无须重新申请。
而USNEWS排名41的伦氏理工大学的Lally商学院则更为激进,他们允许没有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入读MBA(大四的时候开始申请),而让他们在完成一年MBA学习以后工作一年,然后再回到课堂继续学习,用三年的时间获得MBA学位。
这两所学校的变革在美国引起了争议,2009年美国有400多名品学兼优的申请人竞争哈佛商学院的”3+2”项目,但录取比例只有几十分之一。Lally商学院也收到了数百份申请,而录取率大约为二十分之一。
无论是欧美商学院还是亚洲商学院,近几年来,对优秀学生资源的争夺战一直未停。这或许也是促使北大MBA改革的原因之一。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徐信忠表示:“这还在探索中北京大学考研要求,试点的规模小,比如全部招生420个,一般只筛选20人。我们希望10%最优秀的被提前录取的学生中,能够通过自主招生的考试方式,而不参加全国联考来录取。”
MBA并非管理者?
徐信忠是MBA招生改革的当事人之一,在北大光华正式公布“0+2”计划以前,徐信忠曾多次强调改革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国的MBA教育从一开始就带着中国特色,比如要有全国联考,学习后要提交学术性的论文。
徐信忠认为,MBA教育给人的印象一定要有工作经验。大部分商学院都会规定有三年、四年的一个工作经历。但是,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和招生的要求。事实上,任何一个优秀的商学院,不会把它作为一个死框框。徐信忠以自己为例表示北京大学考研要求,他从北大直接进英国读的MBA,尽管没有工作经历,没有本科的经济管理背景,但是优秀的商学院还是招收了他。
当然,MBA的全球趋向年轻化也使很多人质疑MBA含金量的下降。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享有盛誉的管理理论家亨利·明茨伯格2004年出版了一本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管理者,而非MBA》,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对管理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提出了异议。
明茨伯格认为,MBA项目选择的教学对象是错误的(太年轻,没有多少管理经验)。项目的培训方法是错误的(在各种职能的狭窄领域里进行业务分析,而不关注那些能够把各个领域打通的“软”技能,比如沟通和谈判)。这些课程导致的结果也是错误的(那些自恋的学员误认为自己将要被培养成为管理者,而实际上,他们学习的只不过是一些分析技能,与经验、技艺、直觉和谦逊一点关系也没有,而这些却是引导现代企业中“控制下的混乱”所必需的技能)。
对此,徐信忠表示,MBA更重要的是培养未来的领导力。清华经管院长钱颖一也在一次相关的教改论坛上表示:“我们正在经历变革,那就是从管理向领导力的转变。我们不知道未来是不是不再称为管理学院,而改称领导力学院,因为目前,有关领导力的教育内容将超越商业和管理,成为MBA教育中更核心的内容。”
当前网址:/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