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年被北大录取的湖南三胞胎妈妈,我再也无脸嫌弃自己的孩子
小编:前几天,湖南衡阳一家三胞胎因全部考上985重点大学引起了大家关注。老大老三已经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老二则被北京大学预录取。她是安徽省首个麻省理工的录取生,还同时接到8所世界名校的橄榄枝。ACT(被称为“美国高考”),满分36,她首考成绩就有34分。在湖南三胞胎新闻的评论里,我看到了这样一条:他说女儿现在初三了,不仅成绩在班上倒数,还在学校里逃课、上网、偷东西....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偶然,而是父母努力陪伴、监督、示范的结果。
——虎妈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男孩派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
﹏
﹏
﹏
作者 | 土豆妈
来源 | 女儿派(ID:nverpai)
前几天,湖南衡阳一家三胞胎因全部考上985重点大学引起了大家关注。
老大赵振兴,664分;老二赵振中,674分;老三赵振华,654分。
老大老三已经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老二则被北京大学预录取。
三兄弟复制粘贴般的优秀,让围观的父母又羡慕又嫉妒。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瞅瞅自家的娃,连写个暑假作业都要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半天也算不出一道计算题,真是忍不住叉腰跺脚:都是孩子,差别怎么那么大?
一边埋怨老天不公,一边感叹别人家父母是不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
可哪有什么天生的学霸,只要你深入了解就能发现:
每个金光闪闪的孩子背后,都站着奋力托举的父母。
面对自己如今的成绩,三兄弟说,最想感谢的人就是妈妈。
“很少会有一个母亲像我们的母亲这样,为了孩子把自己逼成了一位教育专家。”
从小,父亲就一直在外地工作,妈妈谭女士一边上班,一边还要照顾3个孩子的生活起居。
每天早上六点,谭妈妈就会准时起床,给3个孩子做早餐,然后匆匆忙忙去上班。
晚上下班后,谭妈妈除了干各种家务,还要辅导3个孩子的功课,督促他们养成好习惯。
面对孩子的错误和缺点,她不吼不骂,总是充满耐心与智慧。
节假日的时候北大叉院考研,她还会带着孩子们去见识世界,比如各种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用兴趣引导孩子学习;
她还带着孩子去过一些名校,激发孩子对大学的向往,用目标激励孩子上进。
最让人钦佩的是,因为孩子们很喜欢奥数,于是她逼着自己每天都自学一遍,然后再与孩子讨论。
为了能教育好孩子,她甚至还逼着自己考取了教师资格证。
在这个家里,父母对孩子从来不是单纯地说教、控制、发号施令。
而是逼着自己与孩子一同努力,相互成就。
想起被网友誉为“学神”的丁雯琪。
她是安徽省首个麻省理工的录取生,还同时接到8所世界名校的橄榄枝。
到底有多厉害,才能一举获得这么多名校的青睐?
AP美国大学预修课程,她8门课程皆满分;
在SAT2全球统考,单科满分800 ,她数学和物理双满分,化学也取得760的高分。
ACT(被称为“美国高考”),满分36,她首考成绩就有34分。
托福,满分120分,她也考了114分。
虽然成绩牛,但丁雯琪却不是“书呆子”。
17岁的她,能歌善舞、样样精通,钢琴和古典舞都拿了十级,还擅长芭蕾舞和书法篆刻,各种竞赛奖项也拿到手软。
谁也想不到,在大家眼里近乎完美的“天才少女”,曾经也和多数普通孩子一样叛逆,不想练琴、反感上补习班。
小时候,她也很贪玩,做事三分钟热度。
看到别的孩子都在玩,而自己却被关在房内练琴、练舞,她心里非常抵触。
丁妈妈发现她的消极情绪后北大叉院考研,没有指责和打骂,而是先给她减压,只保留了她感兴趣且表现不错的兴趣班。
接着,丁妈妈一边鼓励女儿,要把大目标变成小目标,一个一个攻克。
一边还耐心开导女儿,“这些好玩着呢,是你还没练到那个点。”
在妈妈的循循善诱下,丁雯琪得到的肯定和赞美也越来越多,内驱力也完全被激发出来了。
丁雯琪还有许多好的习惯,比如做完作业才能玩,中午要定时午休,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等等……正是这些促成了她耀眼的成绩。
丁雯琪说,其实父母工作养家也很忙,根本没有太多时间陪伴。
但在她的家教中有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父母的以身作则。
她午睡时,父母陪着一起午睡;她阅读时,父母也一起阅读;她写作业时,父母也在一旁看书。
你看,哪有什么所谓的“天才”,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浸透了父母的用心。
每个孩子,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父母的托举方式不同,孩子未来的成长走势必然会拉开差距。
记得在知乎上曾经看到一个高赞回答,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多数父母教育孩子的误区:
我妈:你看XX,成绩那么好,你怎么不学学人家?!
我:你看XX父母那么好,你怎么不学?!
我妈:人家父母好,你去给别人当儿子啊?看别人要不要?!
我:哦,那你把别人儿子抢来啊!看别人愿不愿意给你当儿子?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家孩子,嫌弃自家孩子,可我们自己呢?
真的对孩子尽到了管教、陪伴、引导的责任了吗?
在湖南三胞胎新闻的评论里,我看到了这样一条:
“看到别人家的父母,才知道自己真的没资格指责孩子教训孩子。”
他说女儿现在初三了,不仅成绩在班上倒数,还在学校里逃课、上网、偷东西......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女儿依然我行我素,毫无悔意。
有一次,把女儿逼急了,她哭着说出了心里话:
“我作业不会写的时候,你们教过我一次吗?
学校开家长会,你们有去过吗?
我为什么成绩不好,你们真正问过吗关心过吗?
小时候不管我,现在我长大了,你们也管不着了!”
那一刻,作为父亲他愣是一个字也反驳不出来。
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可很多父母,往往是自己没做好,拼命逼孩子,自己哪儿都对,错全怪孩子。
一位教师朋友曾经和我说过这么一番话,让人醍醐灌顶:
孩子小时候,总有父母嫌麻烦想偷懒,选择两手一摊,把孩子托付给老师、给学校,甚至当个包袱一样甩给老人。
结果呢,孩子长大了,成绩不行,脾气还大,毛病一堆,于是家里总是鸡飞狗跳。
说到底,还是父母的责任。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最后注定是悲剧收场。
教育的很多问题,答案都在父母身上。
若孩子不成器不成才,最应该反思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身。
网上曾流传着一篇名为《不能怪我》的小学生作文。
孩子考试只得了78分,只因被作文题《勤劳的妈妈》难住了:
“妈妈天天打牌,实在不知道怎么写......”
一则视频里,老师问孩子们:“爸爸平时喜欢做什么?”
“打游戏、打麻将、看手机、看电视、抽烟”,这些答案占了9成。
看到这些,不知有多少爸妈和我一样自惭形秽。
在央视记录片《镜子》里有一段孩子的独白: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首先自己要努力成为什么样。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
“十几年来,我的爸爸每天坚持6点半起床,看书充电。
而我的妈妈,只要有空闲,也会拿起书本认真阅读。
每天晚饭后,父母总是相约在楼下空地打打球北大叉院考研,或是跑跑步,回家后乐此不疲地交流运动的好处。
多年以后,我才惊觉这些是父母‘刻意为之’的教育。
曾经的我,早上起不来,一看书就发困,一运动就犯懒,可当我看到父母都还在坚持,就突然觉得早起也没有那么痛苦了,读书好像也没有那么难,运动也成了每天的习惯。”
最好的家庭教育,从来没有什么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父母负责,孩子才能出色;
父母严格,孩子才懂自律;
父母努力,孩子才会上进。
教育孩子,不怕没文化没背景,怕的是自己从不反思和成长。
教育学里有一个“剪刀效应”:
孩子小时候区别不大,经过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成年后差距越来越大。
别人家的孩子背后,都站着别人家的父母。
若你也想要教育好孩子,不妨先在自己身上使把劲儿。
父母的意义,不一定在于你能为孩子传道解惑,更重要的是北大叉院考研,要给孩子营造一种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
就像三胞胎的妈妈说的:“他们在学习,我也要学习。”
父母身上的勤奋、严格、自律、乐观、向上、正能量......这每一个标签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塑造孩子。
别光顾着逼孩子,教育首先要逼自己。
点个 【在看】,与所有父母共勉。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每早七点陪你一起成长
当前网址:/7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