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天津考研培训班 > 考研今日开考考研人增至457万 仅20%通过率 难怪985学生奔向双非...(今天考研考试)

考研今日开考考研人增至457万 仅20%通过率 难怪985学生奔向双非...(今天考研考试)

天津考研培训班 gong2022 0浏览




小编:

一年一度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经到来。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41万人,首破300万大关,而2021年的考研报名人...



一年一度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经到来。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41万人,首破300万大关,而2021年的考研报名人数为377万人,较2020年的341万增加36万,增幅10.6%,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外界普遍预测,202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有望突破400万。而据援引部分媒体的消息称,在此前人社部召开的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中,向外界透露了今年(2022届)的考研总人数——462万,相比上一年度的考研报名人数,仅一年时间便上涨了85万之多,不仅超出了外界的预期,也再度凸显了国内“考研热”的强大趋势。

即使实际的考研人数还有待进一步确认,但依照近五年来全国考研报名人数的不断增长,数据的再度刷新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本篇,我们就当前“考研热”这一话题,为大家进行解读。



新增的“85万”,从何而来?

通过部分高校此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多所高等院校今年的报考人数均比去年进一步增加。例如,四川大学今年的报考人数就比去年增加了七个百分点,部分高校甚至出现了八成以上的增幅。又如,厦门大学此前也对外发布消息称,该校的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为29067,已迫近3万,同比增长18%。而从已经公布报考人数的高校来看,相比去年报考增幅超过了三成的占据了绝大部分。

据从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今年召开的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获悉,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

近年来,就业要求与相关职业门槛不断提升,选择考研的应届毕业生亦逐年提升,二次考研,甚至是三次考研的考生也在不断增加。随着在职研究生被纳入统考,以及往届生对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考研报名人数在近年来的持续刷新,也就不难理解了。

更多的考生,无疑意味着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今年各大高校公布的一些“推免名额”来看,今年有多所高等院校自身的推免生比例呈显著增加之势(推免生,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指可以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形。推研按时间排序是:交叉、本系直博、本系直硕、外推、工硕。)。具体来说,中山大学相比去年的推免生比例增加了将近两成,华中科技大学的推免生比例也增加了超过一成,仅有少数高校,例如西北工业大学的推免生比例下降了5%。

在各大高校纷纷增加推免生比例的情况下,参加考研的学生无疑将承受更高更大的竞争压力,由此也意味着今年的考研难度将会更大。



正如上述所提及到的,除了今年的应届生毕业生进一步增多之外,参加第二次考研、第三次考研甚至是多次考研的学生占比也是非常大的。客观来讲,有过考研经历的考生在心态与经验方面,或许比初次报考的应届毕业生们更加放松、从容。虽然,这不一定意味着这类考生成功的几率更大,但这一情况也无疑增加了未来考研的难度。

此外,猛然增多的“推免名额”,对于广大在校大学生而言,也是具有极强的警示作用的。现今,在考研难度愈发增大的态势下,在校大学生如果希望在本科毕业以后继续深造,那么就需要在大学本科的四年学习期间,更加注重,且努力提升自身在校表现,提高学习成绩,争取获得推免机会。一旦能够得到推免机会,必然是最好的结果。在考研上岸越来越难的现实压力下,尽最大力量争取自身的保研机会,已成为一个极为现实的需求。

继续本专业还是转专业?

相比“非应届生”人群,应届毕业生在考研前或许更为关注“继续本专业还是转换专业”这一现实问题。相对而言,跨专业考研相比本专业考研更具挑战性,这是自然而然的事。那么,现今有多少本科生读研选择了转换专业?又是什么学科读研选择转换专业的比例更高?这些学生为什么会选择转换专业?

对此,我们可以从《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中找到一些重要线索。据《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全国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已由2016届的13.4%逐年增至2020届的16.4%,上升了整整3个百分点。在这其中,“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的国内读研比例(32.5%),远超地方本科院校(13.2%),并且2020届“双一流”院校毕业生读研比例增长尤为明显,相较2019届的30%增加了2.5个百分点。



从各学科门类的读研比例来看,医学、农学、理学这三个学科持续占据着读研排行榜前三甲。具体来看,医学、农学、理学读研比例连续三届均超20%,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在这其中,医学读研比例连续三届位居榜首。对此,业界权威观点此前已多次强调,之所以医学长期占据读研比例之首,与该专业相关领域的培养特性以及就业市场的相关要求,有着密切关联。



此外,工学2020届读研比例(18.8%)增长最多,相比较于2018届(16.1%),上升了2.7个百分点;其次是农学(24.7%),相较于2018届(22.2%),上升了2.5个百分点。

据《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就业前景好(52%)、想去更好的大学(48%)以及职业发展需要(46%)是当前毕业生选择读研的最主要动机。另外,也有13%的毕业生表示,读研的原因是为了改变专业。

那么,在选择读研的应届毕业生中,实际转换了专业的有多少?

调查数据显示,2020届“双一流”院校本科毕业生的读研转换专业比例为23%。相比之下,地方本科院校的转换专业比例更高,达到了27%。从不同学科来看,经管类跨专业读研比例较高,而医学最低。2020届管理学、经济学读研转换专业的比例分别为44%、40%;医学读研转换专业的比例为12%,其他较低的学科还包括历史学(13%)和法学(14%)。



值得注意的是,医学专业的读研比例虽然较高,但该专业的读研转换专业比例最低,业内分析认为,这与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长、要求高等专业特性有着直接关系。相对来说,跨专业考研相比本专业考研更具挑战性。

既然跨专业考研比本专业考研更难、更具挑战性,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选择了这条“险路”?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2020届的本科读研转换专业群体中,有40%的学生表示,选择新专业是兴趣使然,有31%的学生认为,选择新专业,会更加符合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此外,因为“就业前景好”和“容易考上”而选择转换专业的比例,分别为15%和14%。



在进一步对专业转换比例较高的学科门类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经济学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中,有35%的被调查者还是坚持认为“新专业更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该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对此,业界当前也在广泛呼吁,在相关学科的研究生阶段人才培养中,应该着力重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上文中的相关数据,援引自:

202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2021年3月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2.4万。

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2018年3月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5.6万。

“考研热”长期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日趋严峻、且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外加疫情的长期化,给就业市场带来了持续的压力。2021年,我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就业 扶精准有效,创业带动就业明显,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同比增加124万人,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2021年随着我国就业形势总体较上一年进一步改善,调查失业率明显回落。在此基础上,2022年我国就业形势仍然总体向好。

不过,近年来国内就业市场对于学历的需求已逐渐朝“向高”、“向上”靠拢,特别是对于研究生学历的注重与日俱增,而企业设下的高门

槛,外加人才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了考研以及随之而来的就业竞争。由于硕士生学历的薪资待遇逐渐稳步提升,部分行业的硕士与本科生薪资待遇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想要获得更好的就业前景与薪资待遇,就必须不断提升文凭和能力,这也促使着更多的待业人群、在职人群参加考研。

另外,随着各大高等院校“研究生扩招政策”的陆续实施,越来越多的申报者跃跃欲试,毕竟“扩招”就意味着总体报录比提高,成功上岸的机率也就越大,因此很多人尝试报考研究生,就是想抓住这个机会能够成功考研上岸,从而在之后的就业选择中,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近年来,随着国内考研政策的不断改革,特别是在职研究生被纳入统考后,不少在职人员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也都倾向于选择考研。而在“考研热”、“公务员热”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二次考研、三次考研的考生也变得越来越多,使得整个考研队伍不断壮大,报名人数逐年提升。此外,国外疫情的持续不断,大部分出国留学人员亦加入到了考研大战中。



还是那句话,虽然我国当今以及未来的就业形势仍然总体向好,但现实情况的愈发严峻,还是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延续学习生涯。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157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相关数据显示,有67.8%的受访者表示周围“备战”研究生考试的人“挺多”。

受访者认为,在备考/读研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学历(65.6%)、认识到更多优秀的人(53.6%)、开阔眼界(52.9%)、得到更多发展机会(46.3%)、锻炼毅力(45.0%)、提升品格(34.1%)、取得更多学术成果(32.2%)等;有14.1%的受访者则表示,备考/读研的过程可以再次回味一把高考的感觉。



另外,有53.7%的受访者认为,研究生学历的优势依旧很大。62.9%的受访者期待学校能够 助学生对考研形成理性的认知。此次调查中,还有52.5%的受访者是在读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而47.5%的受访者已就业。

综合各种因素来看,“考研热”或许将成为一个社会化的长期趋势,无论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其应届毕业生在正式步入职场前,会更多地考虑是否应继续考研深造;还有广大的在职人群等非应届生报考者,为了给自身塑造一个更好的未来,选择考研会愈发成为人生中一大必要的抉择。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表示,考研确实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关注学科的热点。但有些学生会为此紧张焦虑,因此学会调整心态是十分必要的,就算没有考上理想学校也是很正常的,可以先就业,然后以在职身份考专业学位,也是非常合理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关键词: